前言
很久没回论坛了,相信大家应该都接触过了WebUI,也都被WebUI所能实现的绚丽界面给触动了吧,这期教程呢主要是讲解WebUI的开发流程框架,属于通用流程(适用于miniblink、CEF、EdgeView)
在此先声明一下:本教程纯粹为个人的理解,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,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经验教程也一样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,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回复更正
现代前端开发 + 易语言作为后端 的开发流程框架如下:

看完框架,下面来解释框架中的每个部分的负责的功能
UI层
在UI层主要有Node.js、包管理器、打包工具、前端基础框架、前端UI框架等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东西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Web开发中的几大痛点:
- 性能问题:重复加载资源 每个页面独立加载 HTML、CSS、JS导致页面切换慢,用户体验差等问题
- 代码复用与维护困难:传统开发依赖全局函数或模板片段,难以复用 UI 组件(如导航栏、表单),还有就是css样式冲突等问题,全局 CSS 容易因选择器优先级或命名冲突导致样式污染
而现代化的Web开发则优先采用组件化开发的方式,提高代码复用率,减少代码冲突
例如React中通过虚拟dom以及CSS Modules自动分配class样式名称,避免样式名冲突、样式污染等问题,
编译前代码:
<nav className={styles.Navbar} />
编译后代码:
<nav class="Navbar_随机后缀">
<nav class="Navbar_SA56sd">
Node.js
Node.js 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,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没有界面的浏览器,但这个浏览器比普通浏览器更加强大,它没有各种跨域限制、支持直接调用系统API的浏览器就行,主要用于运行Javascript
包管理器
在传统的Web前端开发中,我们通常需要手动管理各种JS依赖,例如layui依赖jQuery.js,那么在开发时还得手动去找并下载依赖,然后通过script标签引入到页面中,效率非常低,而包管理器的作用就是负责管理这种依赖文件,可以在cmd中通过以下命令快速下载依赖包
# 包管理器:npm
npm install <包名>
# 包管理器:yarn
yarn add <包名>
# 包管理器 pnpm
pnpm add <包名>
然后就可以通过在入口文件中或者是组件文件中用import来进行模块化导入使用

打包工具
打包工具主要有:vite、webpacker等,我常用的主要是vite,因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,不用像webpacker那样编写各种配置文件,打包工具的作用主要作用于JS代码的合并、混淆、压缩,将Node.js环境下的代码编译成浏览器环境中可运行的常规JS代码,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运行前端项目以及编译项目
# 开发模式下运行前端项目
# 主要用于界面调试
npm run dev
# 编译前端项目
# 将前端项目编译成浏览器环境下可运行的常规三件套文件: HTML\CSS\JS
前端UI框架
前端UI框架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快速使用现成的UI组件去搭建界面,提高开发效率用的
易语言后端
易语言作为后端主要负责系统API调用、数据处理这块,如调用系统API创建EdgeView窗口、创建CEF窗口、创建Miniblink窗口等、获取系统信息、获取注册表信息等这些浏览器本身无法做到的功能(会出现跨域限制的部分),都需要通过易语言来当交互层进行处理并呈现到Web界面中,这样做的优势就是前后端分离,各个部分功能调整时不会相互影响
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理解,如有不足可以在评论区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