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发表于 2025-9-22 15:05:56
|
显示全部楼层
广东省佛山市
以下是转发别人的>>
为什么“炫语言”必须成功?
—— 因为它不是“另一个易语言”,而是“中文版的C++”
一、易语言,早已被时代甩开 —— 但它的用户,从未离开
我们都知道:
❌ 不支持x64 → 无法使用现代硬件资源;
❌ 官方库十年未更新 → 网络、图形、数据库功能严重滞后;
❌ 默认ANSI编码 → 中文路径、国际化支持灾难;
❌ 性能低下 → 循环慢、函数调用重、无优化器;
❌ IDE陈旧 → 无智能提示、无调试器、无重构支持。
按常理,这样的语言,早该被淘汰。
但现实是:成千上万的开发者,仍在用它写程序、接项目、养家糊口。
为什么?
“不是我不知道C++更快,而是我十年积累的模块、源码、经验,全在易语言里。”
“不是我不想学Python,而是客户就要‘表格填参数’那种开发方式。”
“不是我技术差,而是我遇到问题,百du一搜就有答案,各大论坛都有相关资料以及源码 —— 换了语言,我连报错都看不懂。”
—— 习惯、生态、沉没成本,三大枷锁,锁住了一代开发者。
二、既然不走,那就“改造它”—— 社区用“人肉优化”,硬扛性能天花板
官方不作为?没关系。
编译器不优化?我们自己来。
案例一:《新手代码优化小技巧,提速3000+倍全过程》
→[原文链接]https://bbs.ijingyi.com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14859724)
通过避免重复取值、改用数组缓存、优化循环结构 ——纯靠“写法技巧”,性能提升3000倍。
→ 这本该是编译器做的事,现在靠“人肉编译器”。
案例二:《内存加速优化v1.9.e》
→ [原文链接]https://bbs.ijingyi.com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14855229
Hook内存分配器、预分配缓冲池、重写堆管理 —— 内存占用降40%,速度翻倍。 (AI解析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)
→ 这本该是运行时做的事,现在靠“辅助补丁”。
他们不是不会C++,很多人早已“双修”。
案例三:【易支持库改造计划】认领改造状态列表[23-3-7] https://bbs.ijingyi.com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14758672
→官方支持库老旧--没关系,我们直接改造,1:1的命令,能让你的源码无缝衔接。
但他们仍选择留下 —— 因为这里,是他们的“编程母语”。
三、炫语言的真正定位:“中文版的C++”
(以下是AI解析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 )
核心是C++编译器 —— 所有代码最终编译为原生机器码;
语法是中文+表格化 —— 保留易语言的开发体验;
性能对标C++—— 不是“接近”,是“等于”;
支持x64、Unicode、多线程、SIMD、MFC自由拖放 —— 补齐所有易语言缺失的“现代能力”。
这不是“魔改”,这是“重构”。
这不是“情怀项目”,这是“技术降维”。
你写的是:
信息框("Hello World")
循环(1000000次)
变量 = 变量 + 1
结束
→ 编译器背后,生成的是:
MessageBoxW(nullptr, L"Hello World", L"提示", MB_OK);
for (int i = 0; i < 1000000; ++i) {
var += 1;
}
用户看到的是“易语言”,运行的是“C++” —— 这才是真正的“鱼与熊掌兼得”。
四、用户要的不是“创新”,而是“熟悉的强大”
他们不关心AST、不关心LLVM、不关心语法糖。
他们只关心:
IDE还是那个IDE —— 表格填参数、左边模块树、右边属性框;
写法还是那个写法 —— 中文函数名、事件绑定、拖拽控件;
但跑得飞快、不崩溃、支持大内存、能做商业级项目;
炫语言,不需要教育用户“怎么编程”。
它只需要告诉用户:“你原来怎么写,现在还怎么写 —— 只是,它更强了。”
五、死循环
用户:“你先做出成品,我再赞助。”
开发者:“我没钱,做不出成品。”
投资人:“看不到市场,不敢投。”
(陷入死循环中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)
结语:这不是一门新语言,这是一场“中文编程的文艺复兴”
易语言,承载了一代人的编程启蒙、第一份工资、第一个作品、第一次熬夜调试成功的狂喜。
炫语言是要“复活它” —— 用C++的骨骼,重塑易语言的灵魂。
我很佩服炫语言的作者。
开发一个“中文编程IDE”,工作量之大,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量级 —— 从语法解析、语义分析、代码高亮、智能提示、调试器、项目管理、编译链路、到界面拖放、属性绑定、事件映射……每一项,都是从零造轮子。
但作者做到了 —— IDE界面已成型,基础开发功能已可用,项目能编译、能运行、能调试,并且,完全免费开放。
可为什么,至今仍缺少生态?
为什么鲜有人“为爱发电”贡献源码、撰写教程、回答问题?
因为“习惯断层” —— 炫语言再像易语言,终究不是“一模一样”。
就像在精易论坛,一个新人问:“怎么让按钮点一下弹出当前时间?”
→ 大佬花两分钟写出代码贴上去,顺手加句“用‘取现行时间()’+‘信息框()’就行”。
→ 新人复制粘贴,跑通了,开心了,学会了,下次自己会写了。
这就是生态的魔力 —— 问题有人答,代码有人给,踩坑有人扶。
但在炫语言社区,同样的问题,可能没人知道函数叫什么、控件怎么绑、事件怎么写 —— 因为“命名不同”、“结构微调”、“模块位置变了”。
对大佬而言,改个名字的事;
对小白而言,却是“天书”,是“放弃的理由”。
生态不是靠“功能完整”堆出来的,是靠“问答密度”养出来的。
而问答密度,依赖的是“使用惯性” —— 你必须让90%的易语言用户,打开IDE就能上手,写第一行代码不卡壳,搜第一个问题有答案。
如果你曾因“信息框(”Hello World“)”而兴奋,
如果你曾为“提速3000倍”而自豪,
如果你曾在深夜的论坛里,找到救你项目的那一行代码 ——
请给“炫语言”一次机会,也给“中文编程”一个未来。
因为有时候,最好的创新,不是颠覆过去,而是让过去,重新伟大。
而伟大的前提,是有人愿意,在无人问津时,为它点一盏灯。
—— 致敬所有“为中文编程点灯的人”。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